淺析濟南城建集團大院植物配置
——生境、畫境及意境
建筑、山石、水體、地形、小品、植物是營造園林景觀的主要構成要素。其中,植物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其生態作用更不可替代。近年來由于城市建設的速度和規模空前高漲,生態文明建設相對滯后,甚至發生逆轉,用植物綠化的手段來改善環境已提上日程。為此,各級政府頒布了國土造林綠化、城市園林建造的具體指示意見,作為濟南城建集團應積極響應,作出表率。在城建集團大院的園林綠化改造工程中,集團領導部署得當,經過匯友園林員工的努力奮戰,已經取得明顯的效果。其主要特征:
一、植物多樣性
集團大院植物配置重視多樣性,注意喬、灌、草結合,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間,葉面積指數增加,提高生態效益和環境質量。在遵循生態的基礎上,根據美學要求進行融合創造,達到步移景異、時移景異的景觀效果。本次大院共用48種園林植物,其中常綠植物11種包括:白皮松、雪松、黑松、廣玉蘭、大葉女貞、金桂、叢生大葉女貞、紅果冬青、紅葉石楠球、冬青球、麥冬。落葉植物37種,其中喬木13種包括:銀杏、鵝掌楸、楸樹、紅葉櫸、白蠟、小葉樸、垂柳、黃山欒、千頭椿、金葉榆、紫玉蘭、柿樹、對接白蠟;灌木21種包括:黃櫨、紫葉李、西府海棠、垂絲海棠、紫薇、櫻花、紅楓、珍珠梅、榆葉梅、接骨木、紫荊、金銀木、紫丁香、小葉女貞球、棣棠球、扶芳藤球、連翹球、迎春、臘梅、南天竺、淡竹;水生植物2種包括:荷花、睡蓮;地被:早熟禾混播。集團大院在有限的面積內增加了綠量,綠化覆蓋率為22%。
二、因地制宜、適地適樹
根據植物生長的生態習性選擇適宜的品種,植物種植的地點必須根據具體植物對日光、熱量、水分等自然條件需要,加以合理搭配。如《花鏡》說“花之喜陽者,引東旭而納西暉”,“花之喜陰者,植北苑而領南熏”。在集團大院的植物中白皮松、鵝掌楸、銀杏、黃山欒、楸樹、紫玉蘭、柿樹、櫻花、西府海棠、紫薇、紅葉石楠球等均為陽性喜光樹種,這些植物都種植在強光環境中;挑選叢生大葉女貞、紅果冬青、紫丁香、金銀木、珍珠梅、扶芳藤等耐陰植物種植在背陰陽光較少的地方。
三、時間流程中的季相美
集團大院植物配置上重視季相變化,保持四季常綠、常年有花,營造春則花繁葉艷、夏則綠蔭濃郁、秋則霜葉似火、冬則松青梅香。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象在集團大院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其中春花系列有迎春、連翹、棣棠紅黃分明,輕盈明亮;紫玉蘭、紫丁香淡紫華貴郁香襲人;櫻花、榆葉梅、西府海棠、垂絲海棠百姿搖曳,花語待解;紫荊花豐果碩;紫葉李花葉同獻,錦上添花。夏花系列有接骨木初夏白花、紫薇滿堂紅花、大葉女貞盛夏飄雪、石榴花紅紅火火、荷花亭亭玉立。秋花系列有金秋十月桂花香、燈籠高掛的欒樹花。冬花系列有奇香的臘梅花。這些不期而然地反映出季節和時令變化的植物,頻頻傳來花信息,不是自言自語吧,但愿人人都是能解花語人。
四、植物配置追求深、奧、幽、雅
集團大院植物配置十分重視庭園相關景物融合。“巧于因借,精在體宜”這是明代造園大師計成指明的園林藝術效果。中庭窗前竹影搖曳;小游園中山姿雄渾,隙縫中蒼松傲立,山更顯蒼潤挺拔;池中蓮放,岸邊垂柳,更顯得柔和恬靜;懸崖峭壁倒掛藤本,山腰橫出一棵黑松老枝,給人的感覺則是山更高崇壯美;小游園中的亭、小橋、流水加上合理的植物配置營造出“孤亭水上浮,四面荷香起。日暮采蓮歸,歌聲隔秋水。”詩情畫意的氛圍,置身小游園中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間,山林野趣油然而生!
五、園林植物人格化
集團大院植物配置除表現畫境之外,更注重意境的追求。比如大院中種植的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松:“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竹:“節高而虛心”。梅:“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苦盡香來。楸樹:“國朝殿庭,唯植槐楸”,高貴、文化的象征。石榴:“華實并麗,滋味亦殊。可以樂志,可以充虛。朱芳赫奕,紅萼參差。含英吐秀,乍含乍披。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川;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間。”紫薇:“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海棠:“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騷人墨客特注意焉!獨海棠一種,豐姿艷質,固不在二花之下”。諸如前櫸后樸、玉蘭、迎春、桂花、荷花、榆樹、李等植物也被賦予了美好的寓意,這里不一一枚舉。把植物人格化,寸草有情,這是中國園林審美重要特征。
山東匯友園林職工齊心協力使集團大院植物成活率達到100%,植物搭配合理,長勢旺盛,正如古人說的“草木郁盛,吉氣相隨”大院的植物健壯,能振奮人心,好事接踵而來。但愿年年月月集團大院里的山山水水和花草樹木生機勃勃,也希望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是如此。
改造后的集團大院
設計室 張 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