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綠化,立體綠化
一、立體綠化
立體綠化是指利用城市地面以上的各種不同立地條件,選擇各類適宜植物,栽植于人工創造的環境,使綠色植物覆蓋地面以上的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他空間結構的表面,利用植物向空間發展的綠化方式。
目前廣泛使用的形式有屋頂綠化、壁面綠化、挑臺綠化、柱廊綠化、立交綠化和圍欄、棚架綠化等。
(1)屋頂綠化
屋頂綠化包括在各種城市建筑物、構筑物等的頂部以及天臺、露臺上的綠化。根據屋頂不同的立地條件,常見的主要有3種屋頂綠化系統:開敞型屋頂綠化、半密集型屋頂綠化、密集型屋頂綠化。開敞型屋頂綠化系統采用抗逆性強的草本植被平鋪栽培于屋頂綠化結構層上,重量輕,適用范圍廣,養護投入小,但缺點是景觀可塑性小。半密集型屋頂綠化允許使用少部分低矮灌木和更多種類的植被,能夠形成高低錯落的景觀,但是需要定期養護和灌溉。密集型屋頂綠化可以使用更多的造景形式,包括景觀小品、建筑和水體,在植被種類上也進一步豐富,允許栽培較為高大的喬木。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興起的一種移動式屋頂綠化技術。這種技術其實是開敞型屋頂綠化的改良,使用可移動的一體化屋頂綠化模塊,施工上更為簡單,而且可拆卸替換的特征使養護管理更易操作。
在世界七大奇觀中有巴比倫王國的空中花園,為世人所垂慕。在當今許多園林綠化先進國家或一些建筑密度過大的城市,除了盡量擴大綠地面積進行高標準的園林建設外,還利用廣大的樓頂面積,進行精雕細刻的園林布置,以優美的園林植物和精巧的亭廊、花架、假山、噴泉、水池等園林建構物和雕塑小品,構成美麗的空中花園。在我國的上海、廣州、合肥、成都、大連等城市,也有一些屋頂花園。
屋頂花園的建設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用盆景#盆栽花草等合理擺設,形成盆景觀賞園、結合場地情況,設置固定的種植壇和藤架,種植攀援植物和花木、全面鋪墊種植土,植樹、栽花、種草、參照地面小型庭園、游園的布局,修筑水池,堆疊山石,設置噴泉、亭廊花架、雕塑小品和其它技術裝飾,并開辟小徑,安置桌凳,供人們在樓頂花園觀景、交往、休憩。植物配置做到疏密有致,色彩、季相富于變化,使人賞心悅目,留連忘返。
屋頂花園的建設不同于其它兩類垂直綠化形式,在建筑設計和結構上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在建設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1) 在建筑設計和結構上,必須將屋頂綠化的總體重量計入,得出屋架承重。如原建筑設計未考慮綠化荷載,則不宜進行綠化,否則會引起建筑安全問題。一般的被式綠化土層需 6-10cm,荷載達200kg/m2,如種植草皮\地被植物等、種植式綠化土層需20-30cm,荷載達到200-350kg/m2,如種植花卉等、花園式綠化土層需30-50cm,局部達到70-80cm,荷載達到750kg/m2。
(2) 防水滲透措施需周密設計,一般植床底應鋪一層直徑2-3cm, 的陶?;蚴[、焦碴等,陶粒上鋪玻璃纖維層,以便通氣和滲水。
(3) 屋頂花園綠化種植床內的土壤必須人工調配,土壤配比一般以一份園土、一份塘泥、兩份砂土為宜,并適當配有機肥料。經驗證明,這樣配置土壤的透氣、透水、肥力效果好,有利于植物生長。
(4) 屋頂綠化樹種,包括一些喬木樹種的矮化種,要選用苗圃培育的樹干矮小、樹冠較大、水平根系分布廣的喬木、花灌木等淺根植物。草皮應選用適應性強、管理方便的草種。
(5) 堆石、桌椅、花臺#亭廊花架#雕塑小品等,宜選用輕質材料制作,尺度不宜太大,親切可人為佳。
(2)壁面綠化
壁面綠化是指在與水平面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各種建筑物外表面上進行的綠化。包括攀援類壁面綠化和設施類壁面綠化。攀援類壁面綠化是利用攀援類植物吸附、纏繞、卷須、鉤刺等攀緣特性,使其在生長過程中依附于建筑物的垂直表面。攀援類壁面綠化的問題在于不僅會對墻面造成一定破壞,而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布滿整個墻壁,綠化速度慢,綠化高度也有限制。設施類壁面綠化是近年來新興的壁面綠化技術,在墻壁外表面建立構架支持容器模塊,基質裝入容器,形成垂直于水平面的種植土層,容器內植入合適的植物,完成壁面綠化。設施類壁面綠化不僅必須有構架支撐,而且多數需有配套的灌溉系統。
(3)挑臺綠化
挑臺綠化是技術上最容易實現的立體綠化方式,包括陽臺、窗臺等各種容易人為進行養護管理操作的小型臺式空間綠化,使用槽式、盆式容器盛裝介質栽培植物是常見的綠化方式。挑臺綠化應充分考慮挑臺的荷載,切忌配置過重的盆槽。栽培介質應盡可能選擇輕質、保水保肥較好的腐殖土等,云南黃馨、迎春、天門冬等懸垂植物是挑臺綠化的良好選擇,同時也可以選用如絲瓜、葡萄、葫蘆等蔬菜瓜果,增添生活情趣。
城市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拔地而起,其陽臺和窗臺是樓層的半室外空間,是人們在樓層室內與外界自然接觸的媒介,是室內外的節點。在陽臺、窗臺上種植藤本、花卉和擺設盆景,不僅使高層建筑的立面有著綠色的點綴,而且象綠色垂簾和花瓶一樣裝飾了門窗,使優美和諧的大自然滲入室內,增添了生活環境的生氣和美感。
陽臺綠化不同于地面,由于其特殊位置界定,形式上有凸、凹、半凸半凹三種,日照及通風情況各不相同,具有種植營養面積小、空氣流通強、墻面輻射大、水份蒸發快等特點,給管理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因此,需要做種植箱和盆景架等。陽臺綠化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可以將綠色藤本植物引向上方陽臺、窗臺構成綠幕;可以向下垂掛形成綠色垂簾(也可附著于墻面形成綠壁。應用的植物;可以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如牽牛、蔦蘿、豌豆等(也可用多年生植物,如金銀花、蔓薔薇、吊金錢、葡萄等;花木、盆景更是品種繁多。但無論是陽臺還是窗臺的綠化,都要選擇葉片茂盛、花美鮮艷的植物,使得花卉與窗戶的顏色、質感形成對比,相互襯托,相得益彰。
(4)柱廊綠化
主要是指對城市中燈柱、廊柱、橋墩等有一定人工養護條件的柱形物進行綠化。一般有兩種模式:攀援式和容器式。攀援式可選用具有纏繞或吸附功能的攀援植物包裹柱形物,形成綠柱、花柱的藝術效果;容器式是通過懸掛等方式固定人工定期管理的小型盆栽來實現綠化。
(5)立交綠化
立交綠化指對立交橋體表面的綠化,既可以從橋頭上或橋側面邊緣挑臺開槽,種植具有蔓性姿態的懸垂植物,也可以從橋底開設種植槽,利用牽引、膠粘等手段種植具有吸盤、卷須、鉤刺類的攀援植物。同時還可以利用攀援植物、垂掛花卉種植槽和花球點綴來進行立交橋柱綠化等。這種綠化形式屬于低養護強度的空間形態,要求植物具有一定的耐旱和抗污染能力。
(6)圍欄、棚架綠化
道路護欄、建筑物圍欄可使用觀葉、觀花攀援植物間植綠化,也可利用懸掛花卉種植槽、花球裝飾點綴。棚架綠化宜選用生長旺盛、枝葉繁茂、開花觀果的攀援植物,常見如紫藤、凌霄、藤本月季、忍冬、金銀花、葡萄、牽牛花等。同時可視建筑物的質地、體量以及環境要求來選擇合適的植物材料。
常用的攀援綠化
應用爬山虎、地錦、絡石、薜荔、凌宵等具有吸盤或氣根的藤本植物,沿墻面、石壁、籬笆攀爬。這些植物不需要任何支架和牽引材料,栽培管理簡單,其綠化高度可達五、六層樓房以上。
應用葡萄、紫藤、金銀花等具有纏繞性能和蔓性月季、木香等長蔓性藤本,在略加牽引扶持下,攀爬在園林花架、簡易棚架及與墻面保持一定距離的垂直支架上,點綴裝飾小游園和庭院等。
用蔦蘿、牽牛、絲瓜、扁豆、觀賞瓜、葫蘆等草本的蔓生植物,在鐵絲、繩索、枝條的牽引下,綠化墻面或攀援簡易棚架等。這種方式不僅簡單易行,而且藤本植物生長迅速,容易見效,并可根據喜好每年更換綠化材料。
立體綠化的作用與功能
拓展綠色空間,提高城市綠化面積,促進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在德國,開敞型屋頂綠化50%以上的面積會被計入綠地率。
緩和建筑表面極端溫度,延長建筑使用壽命。德國的研究資料表明:在綠化覆蓋下的屋頂平均壽命是40~50年,而裸露屋頂的壽命只有25年。
構建生態建筑,促進節能減排。根據上海植物園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上海地區在夏季高溫時期,屋頂綠化使建筑外表面溫度下降24.6℃,內表面溫度下降3~5℃,室內空調可節電20%。有壁面綠化的墻面比沒有綠化的墻面溫度可低5~14℃,相應的室溫可降0.5~5℃,西曬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維持碳氧平衡,緩解溫室效應,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加拿大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多倫多市屋頂面積有6%(650萬平方米)被綠化,其直接的效益是:熱島效應降低1~2℃,直接溫室氣體排放減少1.56兆~2.12兆噸/年。
此外,立體綠化還可減少粉塵,降低噪音;蓄貯雨水,暴雨滯留,緩解洪水;增加空間綠化景觀,美化環境。
城市立體綠化的原則
(1)堅持生物多樣性,提倡多種生物共生的原則;
(2)重視發揮植物的生態效益,大幅度增加城市可視綠量和綠化覆蓋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及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3)豐富城市景觀,構建“連線、連片、成景、多樣化”的特色城市風貌;
(4)體現環保節能理念,建立城市節水型綠色空間,使城市生態循環良性化;
(5)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以及景觀效果的和諧統一,既能體現自然景觀特征,又能凸現城市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
城市立體綠化建設的一些關鍵技術
(1)把握空間環境特征,選擇適生植物
設計合理的綠化基盤,并且選擇合適的植物,可以降低立地環境對技術條件和后期養護的要求,大大降低建設和維護成本。例如屋頂在白天和夜晚的極端溫度與地表相差很大,選擇對于極端溫度耐受性強的景天類植物,才能良好生長并抵御住夏季的炎熱天氣。
(2)輕質高效的人工栽培基質
立體綠化的最大問題就是荷載。為能支撐植物,且能持續為植物提供穩定的水分和養分,選用輕質高效的人工基質就顯得尤為重要。應力求尋找一種輕質、高效的栽培基質,可以減少建設費用,并且實現真正的環保理念。
(3)系統化配套技術
隨著立體綠化產業的興起,屋頂、陽臺以及墻面等特殊場所的綠化材料和技術應運而生,產生了“特殊綠化產業”,同時也推動了一批新技術、新材料的發展,如透水材料、排水材料及澆灌裝置等,以及利用喬灌木進行立體綠化的“墻面貼植技術”,還有一部分植物和組合為整體的輕質化施工產品等,這些都促進了特殊綠化產業的發展。
立體綠化實例解析
(1)德國住宅樓屋頂綠化技術
以德國Rosswag一戶居民住宅為例,250平方米的開敞型屋頂綠化,傾斜度25°,依據FLL-Guidelines施工,完成生根過程后,就幾乎不再需要養護。有趣的是,除景天科植物外,還使用了石竹類的花卉,以及蓍草、百里香等。花色繁多,開花時節,非常美麗。
(2)日本愛知世博會的垂直綠化技術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展示了日本15家公司的企業群在壁面綠化技術方面的最新成果。規模宏大,長150米、高12米以上,使用植物194種。集中了在植物生長基盤構造、栽培基質、組合、灌溉方式等方面各有特色的壁面綠化技術。
二、垂直綠化的好處
垂直綠化占地少,充分利用了空間,大大提高了城市綠量、覆蓋率,增強了綠化的立體效果。通過美化光禿的墻面、土坡等,提高了環境質量。由于蔓性攀援植物隨著物體外型變化而變化,從而軟化了建筑生硬輪廓并與城市綠化融為一體,會創造出多種生動的裝飾效果。通過植物葉面的蒸騰作用和庇蔭效果,可緩和陽光對建筑的直射,使夏季墻面溫度大大降低。有關資料表明,受陽光西曬時,綠化覆蓋的墻面比無覆蓋墻面的溫度低,13~15度。冬季落葉后,既不影響墻面得到太陽的輻射熱,其附著在墻面上的枝莖又成了一層保溫層,起到了調節室內氣溫的作用。垂直綠化還可以減低墻面對噪音的反射,并在一定程度上吸附煙塵。大力提倡垂直綠化,搞好垂直綠化,對提高綠視率和綠化覆蓋率,綜合利用城市空間,綠化美化環境,具有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改善人居環境是二十一世紀各國共同關注的主題,而創造舒適#優美的綠化環境則是改善人居環境的關鍵,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我們應當從每個城市的客觀實際出發,積極努力地做好垂直綠化工作。
2010上海世博主題館生態綠墻的建設解決的七個系統問題:
1、模塊系統
即植物栽培容器。因為生態墻有面積大、高度高的特點,且有便于養護和更換的要求,故在施工方案設計中提出模塊化安裝的技術,即栽培容器按照一定模數組成模塊,再和結構系統連接,易裝易拆,便于更換。
2、結構系統
即綠化模塊系統和主題館現有的鋼結構系統的連接構件。要保證足夠的牢固度并便于安裝和拆卸,同時要保證結構系統和原來的系統在色彩、材質上保持統一,不影響原來建筑整體的設計意向和立面效果。
3、植物材料
植物材料的選擇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生態綠墻對植物的生長習性、根須的稠密度、對極端生境的適應性和對高溫高寒等有害條件的抗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必須通過大量的實驗,從備選擇植物中篩選出能適應生態綠墻要求的植物品種。
4、栽培介質
世博會主題館生態綠墻對植物栽培介質亦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要保證清潔材質,不能孳生病蟲害,其次要保證栽培介質和植物根系結合緊密,還要保證栽培介質低容重。因此傳統的土壤介質不能滿足要求,只有通過大量的實驗和科技研發來選配出合適的栽培介質。
5、澆灌系統
主題館生態綠墻的澆灌要克服兩個難題,一方面栽培介質水分飽和和含水量過大而產生的滲漏會對參觀人群及環境產生影響,要保持栽培介質含水量的精準是一大難題。另一方面生態綠墻有26米的高差,必然帶來高處與低處水壓不同的問題,要解決澆灌水壓一致從而保證滴灌效果的均一性也是一個難題。
6、施工技術
在進行生態綠墻施工前,主題館的幕墻及鋼結構已經施工完畢。由于環境的要求及投資的控制,已無條件在墻面外搭設外腳手架進行施工。而在會展期間,苗木的更換也不能影響主題館的外觀效果,因而只能考慮從生態綠墻的后面來施工。而主題館原有鋼結構與幕墻之間也只有1米多的空隙可供施工使用。這樣就必須找到可行并保證安全的施工技術方案。
7、養護措施
因為世博會活動的使用要求,生態綠墻不能有頻繁的養護活動,而在如此極端的生境下,又要有必要的養護措施,這也是一對矛盾,因此必須找到一種適合的長效養護機制,并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進行合理的養護。這樣才能既不影響會展活動的正常進行,又保證植物景觀的效果。
深圳超五星級酒店華潤君悅酒店三樓立體綠化植物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