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la.com.cn 2012-12-18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 作者:李從文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胡錦濤作了重要報告。從十八大報告中,我們可以解讀很多信息,其中多處與園林綠化行業發展密切相關。現將報告中有關內容進行解讀,以利于本行業的投資者和經營管理人員作為決策參考。
報告第二章指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要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報告第四章指出,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報告第八章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報告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從以上的報告摘錄中,我們可以解讀出許多對園林綠化行業的重要信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家將加大森林建設力度,森林覆蓋率將進一步提高。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截至2008年,中國森林面積1.9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0.36%。而日本的森林覆蓋率為67%,美國為33%,俄羅斯為45%,巴西為55%,歐洲總體為30%,北歐地區達到60%以上,可見我國森林覆蓋率是很低的。我國森林建設和保護目標是到2020年,森林保有量達到2.23億公頃,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國森林建設的目標會進一步提高,國家森林生態環境會進一步改善。國家大規模的森林建設給我國園林綠化行業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二、國家將加大生態環境修復工作的力度。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由于對經濟發展速度的過于追求,我國生態環境的破壞是很嚴重的。主要包括對水生態和陸生態的破壞。簡單歸納,生態修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道路邊坡生態修復。根據《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及《"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新增公路49.18萬公路,安排鐵路投資2.8萬億元。以"十一五"期間每公里公路建設投資額615萬元、公路邊坡修復投資額占公路建設投資額1.3%的比例保守計算,"十二五"期間公路邊坡修復投資為393.19億元。參照公路邊坡修復投資額占比1.3%,同期鐵路邊坡修復投資額約為364億元。綜合統計,"十二五"期間我國道路邊坡生態修復市場規模約為757.19 億元。
(二)水利工程生態修復。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御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即每年投入約4000億元。按照水利工程生態環境修復投資占比為4%估算,水利工程生態修復投資額每年約為160億元,"十二五"期間我國水利工程生態修復市場規模將達800億元。
(三)礦山修復。國土資源部于2009年出臺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強制要求采礦權人對礦產資源開采所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破壞予以治理恢復。2010年,中央財政投入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資金 56.53 億元,地方財政投入資金 28.52 億元。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增強和國家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可以肯定,未來礦山修復市場規模會進一步增長。
三、城鄉一體化建設將在未來一段時期成為國家的主要經濟發展引擎。新農村的規劃和建設,環境建設將處于優先地位。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國家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我國農村建設指明了方向。長期以來,我國農村規劃和建設十分落后,農村村落破敗,贓、亂、差現象十分普遍。筆者曾經游覽過歐洲和美國的鄉村,那里的鄉村非常整潔美麗,鄉鎮規劃整齊有序,綠化覆蓋率很高,對比我國鄉村的面貌,確實是相差太大了。我國已經在一些地區進行了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建設試點,取得很好的經驗和成效。我們相信,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能力、生活水平和審美觀念的提高,我國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必將對園林綠化行業產生巨大的需求。
四、荒漠化治理工作將提上議事日程。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在沙漠治理和荒漠化防治方面,我國政府持續推進土地整治、生態補償等工作,嚴格實施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等措施,從1999年到2010年,我國荒漠面積變化從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改善為年均縮減1283平方公里,防沙治沙取得重要進展。但是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防治問題依然突出,截止2010年仍有31萬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顯沙化趨勢。我國政府將持續加大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防治力度,必將帶動我國沙漠化荒漠化生態修復市場興起。
在國家各項產業政策的積極推動下,荒漠化防治將成為園林綠化行業重要的新興市場領域。目前荒漠化治理的商業模式尚不成熟,市場尚未發韌,但我們相信,隨著國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國家投入的加大,荒漠化治理將是未來園林綠化行業巨大的市場資源。
五、濕地公園建設、河道景觀改造將大批量進行。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國家將掀起建設濕地公園和河道景觀改造建設的熱潮。
濕地公園是指擁有一定的規模和范圍,以濕地景觀為主體,以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為核心,兼顧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濕地合理利用示范,蘊涵一定文化或美學價值,具有一定的基礎設施,可供人們進行科學研究和生態旅游,并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濕地區域。濕地公園對于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有非常大的作用。濕地公園作為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一種新模式,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已取得成功經驗,并得到廣泛贊譽和認可。在我國濕地公園建設還剛剛起步,未來市場規模將非常巨大。
我國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條母親河。幾十年來河道景觀破壞嚴重,有些河道甚至成為藏污納垢的場所。各地河道景觀改造刻不容緩。河道景觀改造工程往往與河道整治工程同時進行。河道景觀整治好后,通常成為市民休閑游園的重要場所。河道景觀改造有建設整治和便民休閑有雙重功效,地方政府有強烈的建設意愿。河道景觀改造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六、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將掀起新高潮。我國各地方四萬億投資剛剛啟動,在各地區上報國家審批的項目中,有很多環境建設項目。城市化進程是園林綠化市場持續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穩步推進,城市面積、城鎮人口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中國城市化率達到了51.27%。近年來,我國城鎮化率以每年約1%的速度提升。我國城鎮化率仍遠低于發達國家75%的平均水平,城市化進程仍將繼續推進,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和中西部地區。我國的快速城市化進程已持續了20年,城市作為經濟載體的空間布局已經完成,未來城市建設將朝著服務功能優化、居民生活環境改善、節能減排等新方向轉型。國家提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城市土地資源將必須集約化利用,城市生態建設和園林綠化必須遵循更高的標準。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有關鼓勵園林綠化發展的政策不斷出臺,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契機,帶動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成為越來越多地方政府的重要目標。
七、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觀念深入人心。所謂生態文明,是指人類在經濟社會活動中,遵循自然發展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規律、人自身發展規律,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為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是尊重自然,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生態平衡;其實現途徑是通過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其最終目標是建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秩序。生態文明是對現有文明的超越,它將引領人類放棄工業文明時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樂主義,擺脫生態與人類兩敗俱傷的悲劇。
節約能源是生態文明的重要體現。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十八大報告提出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國家會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十八大報告還重申了科學發展觀,并將科學發展觀理論寫入黨章。可以看出,堅持可持續發展,是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的大政方針之一。報告還提出,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要翻一番,國家更加富強,人民更加富裕。國家經濟實力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環境改造能力和環境保護意識提高的重要保證,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物質基礎。
十八大所倡導的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觀念必將深入人心,從而全面促進園林綠化行業發展。
黨的十八大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大會。大會實現了國家領導人新老交替。這次胡錦濤同時交出軍權,開了一個極好的先例。自晚清以降,這次國家最高權力交接是最徹底最穩定的一次。國家權力順利交接,乃人民之福,民族之幸,國家之幸。若這樣的權力交接成為慣例,則國家富強、政治清明、民族興旺指日可待!只有國家政治穩定,社會發展才能持續,企業也才能獲得長遠發展機會。可以斷定,十八大報告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國家和地方經濟政策的指導性和綱領性文件。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指導下,園林綠化行業一定有一個光明而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