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園林設計對城市景觀綜合設計的影響
城市是由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復合系統,風景園林自古以來都在城市景觀綜合設計實踐活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從19世紀后半期開始,風景園林實踐擴展到廣闊的社會和大地環境的背景中,對改善城市環境和促進城市社會發展起到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風景園林設計對城市景觀綜合設計的關系
城市設計的含義和內容
“城市設計”一詞是由美國建筑師協會首次使用,其任務是旨在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性環境創造和設計活動,為人們各種活動創造出有一定空間形式的物質環境,以滿足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們生理、心理要求,是以提高城市生活的環境質量、提升城市景觀和城市整體形象的藝術水平為最終目的的,包括各種建筑、市政設施、風景園林及綠化的創造性活動。
風景園林的含義和內容
風景園林是綜合利用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手段營造的人類美好的室外生活環境,其核心是協調人與自然及所處環境的關系。風景園林不同于以往城市設計中的觀賞園藝和景觀設計,后兩者在空間和生命力的體現上都有不足;也不同于環境藝術和城市規劃,這二者對文化和科學體現不足。風景園林結合了它們的長處,是在綜合考慮環境、人文、社會和自然因素后進行的創造活動。
二者在設計對象和目標上具有同一性
風景園林的主要設計客體是城市的環境、綠色空間及城市公共空間,旨在通過風景園林設計實現城市環境的優化,為城市居民創建優美、和諧、健康的外部生活空間,實現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城市設計針對的也是城市居民的外部生活空間,是對城市空間結構進行合理設計的創造性工作。其設計目的也是對城市居民生活空間的優化,兩者在設計對象和目設計。
理論與學科的互通性
城市設計與風景園林設計均受到哲學、藝術與科學領域思潮和理論影響。從功能主義理論到人文主義理論的變遷都對人類的審美意識和社會潮流發生過導引作用,當然也直接對城市設計理論和風景園林設計理論產生了影響。
其基本理論的同通性使兩者的設計師能夠實現學科上的相互滲透,城市設計師同時也肩負著城市風景園林的總體設計任務,需要在營造城市硬質景觀、合理設計城市空間結構的同時考慮城市風景園林設計可能創造的景觀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性。風景園林設計師需要在了解城市設計需要和總體設計精神基礎上,實現人與自然、景觀與環境的和諧統一才能創造出好的設計作品。當今,人們對所處生態環境日益重視的形勢下,城市設計與風景園林設計都面對著共同的城市生態問題,都需解決城市人群與自然相生相長的因素進行設計,這使兩者在學科領域上也發生了共通。
中國風景園林對城市景觀綜合設計的影響
首先,中國古典風景園林在道家思想的影響下,比較重視“意”,即園林所表達的情感與意義。它強調運用多種園林要素:自然界的花木、水、生物等自然要素,建筑物等人造物以及因二者呼應所產生的天、地、人和諧統一的美學境界。這一風景園林的設計方法對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城市設計產生的影響體現在設計的立意與布局上,無論是中國古代城市設計,還是現代城市設計,都以“經營位置”為主要原則,空間及各種設計要素的相互關系成為設計的最基本和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其次,中國的風景園林重視空間的層次、延伸與滲透,強調通過有限的空間設計達到層次與空間更為豐富的效果。因此,古典園林更多的利用場地與周圍環境,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相互作用的空間關系。因此我國城市的設計者們都運用了相似的手法,使其設計即能反映城市設計本身的意境,又能使城市整體的功能和環境得以統一,從而使城市空間和園林空間相互滲透,邊界感消失。同時,風景園林中重視空間延伸的設計思想對城市設計也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城市設計總重視空間分隔以滿足不同城市居民的行為和心理需求的設計就源于此。
外國風景園林對城市景觀綜合設計的影響
德國風景園林對城市設計的影響體現在德國將園林展與城市設計、城市發展規劃相結合方面。以慕尼黑聯邦園林展為例,可持續性發展目標貫穿各階段規劃的始終。瑞姆機場舊址因展覽成為有生命力的新社區,其中設置了商貿區、居住區和綠色開放空間。在這一展覽中,風景園林設計不僅僅關注園林的表達,更注重風景園林與未來城鎮和社區發展規劃的適應性。德國園林展規劃往往結合城市開發的需要,各級政府和區域根據園林展提出的支持申請進行聯合開發并提供支持。各園林展請求支持的主要領域包括:受污染區域的生態延續性研究、土質改良計劃、洪水控制研究、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公共交通運輸建設、配套文化設施、公共運動、娛樂場所配套等方面。園林展的設計即是對城市重新規劃的過程,設計中增加了城市的綠地空間,發展了本地區城市公眾的精神文化和休閑度活動空間。德國未來園林展還對風景園林規劃區域聯合進行了嘗試,對實現跨城市地區、跨生態環境區、跨國家的整體風景園林規劃進行了嘗試。為未來城市發展中形成共同協調發展的大社區、提高城市國際化程度提供了有益資料。
澳大利亞是風景園林對城市設計影響較大的國家。園林城市堪培拉已成為世界十大綠都之一,它的城市建筑分散地隱蔽在森林之中,具有濃郁的鄉野氣息。該方案由美國芝加哥風景園林師瓦爾特·伯利·格里芬于1912年設計。設計師充分利用了城市周圍的自然山巒和水體,運用綠色開放式設計理念,對城市空間進行靈活的、開放的設計,反映出澳大利亞國土遼遠開朗的地理特征的同時,又結合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群對空間的動態體驗和感受,考慮到室外空間尺度的不斷變化,使優美的自然環境與人工建筑相互滲透,給城市中的人們創造適宜生活的環境以及可以讓人們從不同視點欣賞美麗的景觀。